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大腦"系列產品,高效賦能產業投資及產業發展各種工作場景,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 | 目標用戶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陸使用 | 試用申請 |
產業投資大腦 | 有投資能力的中大型企業 | 新興產業投資機會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產業招商大腦 | 政府及園區的招商引資部門 | 大數據精準招商專業平臺 | 登陸 > | 申請 > |
產業治理大腦 | 政府發改工信等產業治理部門 | 政府產業規劃及治理的數字化高效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產業信貸大腦 | 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企業客群部門 | 企業信貸(融資)需求挖掘高效工具 | 登陸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第一章 CCUS技術相關概述
1.1 CCUS技術基本介紹
1.1.1 CCUS技術的定義
1.1.2 CCUS技術的定位
1.1.3 CCUS技術發展脈絡
1.1.4 CCUS概念演變過程
1.1.5 CCUS與其他減排技術對比
1.2 CCUS技術基本分類
1.2.1 CCUS技術分類
1.2.2 碳捕集技術
1.2.3 碳運輸技術
1.2.4 碳利用技術
1.2.5 碳封存技術
第二章 2021-2023年中國碳中和戰略發展分析
2.1 2021-2023年中國碳排放綜況簡述
2.1.1 碳排放總量規模
2.1.2 碳排放下降斜率
2.1.3 碳排放結構分布
2.1.4 區域碳排放規模
2.2 2021-2023年中國碳中和戰略布局
2.2.1 碳中和基礎優勢
2.2.2 碳中和發展歷程
2.2.3 碳中和實踐進展
2.2.4 碳中和發展熱點
2.2.5 碳中和園區建設
2.2.6 碳中和發展挑戰
2.2.7 碳中和發展機遇
2.3 2021-2023年中國碳中和戰略實現基本路徑
2.3.1 森林碳匯
2.3.2 負碳科技
2.3.3 合同能源管理服務
2.3.4 電力裝機清潔化
2.3.5 終端能源電氣化氫能化
2.3.6 工業過程脫碳與工藝變革
2.4 2021-2023年各省碳中和戰略實踐進展
2.4.1 明確戰略目標
2.4.2 供給側層面
2.4.3 需求側層面
2.4.4 提高能耗降低要求
2.4.5 生態碳匯與低碳技術
2.5 碳中和愿景的實現路徑
2.5.1 排放路徑
2.5.2 技術路徑
2.5.3 社會路徑
2.6 中國碳中和建設問題和推進策略
2.6.1 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
2.6.2 碳中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2.6.3 碳達峰碳中和實現方式
2.6.4 實現碳達峰重點任務
2.6.5 加快各領域深度脫碳
2.6.6 多措并舉推進碳減排
第三章 2021-2023年全球CCUS技術發展綜況
3.1 2021-2023年全球CCUS技術發展現狀
3.1.1 全球CCUS技術發展歷程
3.1.2 全球CCUS技術發展環境
3.1.3 全球商用CCUS數量規模
3.1.4 全球CCUS項目區域分布
3.1.5 全球CCUS技術應用領域
3.1.6 全球CCUS典型項目發展
3.1.7 全球CCUS技術封存潛力
3.1.8 全球CCUS技術貢獻評估
3.1.9 全球CCUS技術發展前景
3.1.10 全球CCUS技術發展趨勢
3.2 2021-2023年全球CCUS技術專利申請情況
3.2.1 CCUS技術專利時間演進
3.2.2 CCUS技術專利空間分布
3.2.3 CCUS技術專利熱點技術
3.2.4 CCUS技術專利前沿技術
3.2.5 CCUS技術專利細分領域
3.3 美國CCUS技術發展分析
3.3.1 美國CCUS技術發展環境
3.3.2 美國CCUS項目部署現狀
3.3.3 美國CCUS項目發展規模
3.3.4 美國CCUS項目資助情況
3.3.5 美國CCUS技術發展路徑
3.3.6 美國典型CCUS項目介紹
3.3.7 CCUS規;渴鹇肪圖
3.4 歐盟CCUS技術發展分析
3.4.1 歐盟CCUS項目部署現狀
3.4.2 德國CCUS技術發展現狀
3.4.3 挪威企業CCUS項目合作
3.4.4 歐盟典型CCUS項目匯總
3.4.5 歐盟CCUS技術發展機遇
3.5 日本CCUS技術發展分析
3.5.1 日本CCUS技術發展態勢
3.5.2 日本CCUS項目部署現狀
3.5.3 日本CCUS全球戰略部署
3.5.4 日本CCUS項目投資動態
3.5.5 日本牽頭成立亞洲CCUS網絡
3.6 其他國家CCUS技術發展分析
3.6.1 英國
3.6.2 巴西
3.6.3 印度
3.6.4 加拿大
3.6.5 新加坡
3.6.6 澳大利亞
3.7 國際CCUS技術發展經驗借鑒
3.7.1 CCUS項目國際合作
3.7.2 CCUS技術政策激勵
3.7.3 CCUS市場機制靈活
3.7.4 CCUS投資資金支持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國CCUS技術發展綜合分析
4.1 我國CCUS技術政策環境
4.1.1 CCUS政策發布情況
4.1.2 CCUS技術相關政策
4.1.3 CCUS領域區域政策
4.1.4 CCUS政策發展成效
4.1.5 CCUS稅收優惠政策
4.1.6 CCUS技術標準體系
4.1.7 CCUS相關激勵政策
4.1.8 CCUS領域團體標準
4.1.9 CCUS技術指南試行
4.2 我國CCUS技術SWOT分析
4.2.1 優勢分析
4.2.2 劣勢分析
4.2.3 威脅分析
4.2.4 機會分析
4.3 2021-2023年我國CCUS技術戰略布局分析
4.3.1 CCUS碳源的基本情況
4.3.2 CCUS技術的發展歷程
4.3.3 CCUS技術的發展階段
4.3.4 CCUS技術發展必要性
4.3.5 CCUS技術發展的意義
4.3.6 CCUS技術的發展綜況
4.3.7 CCUS技術的發展進程
4.3.8 CCUS技術發展的效益
4.4 2021-2023年我國CCUS項目發展狀況
4.4.1 CCUS項目成本分析
4.4.2 CCUS項目發展成果
4.4.3 CCUS項目運營情況
4.4.4 CCUS項目分布情況
4.5 2021-2023年CCUS項目商業模式分析
4.5.1 CCUS項目商業模式現狀
4.5.2 CCUS項目融資渠道分析
4.5.3 CCUS項目的碳利用方式
4.5.4 CCUS商業模式發展問題
4.5.5 CCUS商業模式發展策略
4.6 我國CCUS技術發展挑戰
4.6.1 經濟方面
4.6.2 技術方面
4.6.3 市場方面
4.6.4 環境方面
4.6.5 政策方面
4.7 我國CCUS技術發展對策
4.7.1 CCUS技術的發展策略
4.7.2 CCUS技術的發展建議
4.7.3 CCUS技術的發展路徑
4.7.4 CCUS技術的政策建議
4.7.5 推進CCUS商業化的對策
4.7.6 加快統籌規劃與布局優化
第五章 2021-2023年CCS技術發展狀況分析
5.1 CCS技術基本介紹
5.1.1 CCS技術基本分類
5.1.2 CCS技術發展背景
5.1.3 CCS技術研究進展
5.1.4 CCS項目應用領域
5.2 2021-2023年全球CCS技術發展分析
5.2.1 CCS政策環境
5.2.2 CCS發展現狀
5.2.3 CCS發展態勢
5.2.4 CCS項目數量
5.2.5 CCS區域分布
5.2.6 CCS戰略合作
5.2.7 CCS經濟價值
5.2.8 CCS發展趨勢
5.2.9 CCS市場預測
5.3 2021-2023年我國CCS技術發展分析
5.3.1 CCS推廣現狀
5.3.2 CCS項目融資
5.3.3 CCS發展機遇
5.3.4 CCS面臨挑戰
5.3.5 CCS市場機制
5.3.6 CCS推廣策略
5.4 CCS項目投融資狀況分析
5.4.1 對CCS的需求
5.4.2 CCS投資驅動力
5.4.3 CCS項目投資風險
5.4.4 CCS項目政策機遇
5.5 碳中和背景下CCS技術納入碳市場的必要性分析
5.5.1 CCS融入碳市場的必要性
5.5.2 CCS融入碳市場存在的問題
5.5.3 國外CCS技術納入碳市場的實踐
5.5.4 國外CCS技術納入碳市場的啟示
第六章 我國CCUS技術細分行業應用情況
6.1 石油行業
6.1.1 CCUS發展的重要意義
6.1.2 CCUS技術促進油氣增產
6.1.3 油氣企業CCUS項目布局
6.1.4 油氣企業CCUS發展動態
6.1.5 油氣行業CCUS業務發展挑戰
6.1.6 油氣行業CCUS業務發展建議
6.1.7 油氣行業CCUS業務發展機遇
6.2 水泥行業
6.2.1 水泥行業CCUS技術發展背景
6.2.2 水泥行業CCUS技術發展現狀
6.2.3 水泥企業CCUS項目戰略布局
6.2.4 水泥行業CCUS技術創新發展
6.2.5 水泥行業CCUS技術應用挑戰
6.2.6 水泥行業CCUS技術應用前景
6.2.7 水泥企業CCUS技術應用案例
6.3 鋼鐵行業
6.3.1 鋼鐵行業CCUS技術應用狀況
6.3.2 鋼鐵行業CCUS技術應用挑戰
6.3.3 海外鋼企CCUS/CCS項目投資
6.3.4 鋼鐵行業開發CCUS技術路徑
6.3.5 鋼鐵行業CCS技術未來發展前景
6.4 船舶行業
6.4.1 船舶行業CCUS技術應用背景
6.4.2 船舶行業CCUS技術應用問題
6.4.3 船舶行業CCUS技術解決方案
6.4.4 船舶行業CCUS技術應用展望
6.5 煤電行業
6.5.1 電力能源轉型的矛盾
6.5.2 “煤電+CCUS”的產業構成
6.5.3 政策性金融助力“煤電+CCUS”
6.5.4 煤電CCUS示范工程開建
6.5.5 促進“煤電+CCUS”發展的建議
6.6 煤制氫行業
6.6.1 煤制氫與CCUS技術集成應用現狀
6.6.2 煤制氫與CCUS技術集成應用機遇
6.6.3 煤制氫與CCUS技術集成應用挑戰
6.6.4 煤制氫與CCUS技術集成應用建議
第七章 我國重點企業CCUS技術布局分析
7.1 中國石油
7.1.1 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7.1.2 積極開展試點示范
7.1.3 支持完善CCUS標準
7.1.4 CCUS配套技術成熟
7.1.5 廣泛參與國內外合作
7.1.6 CCUS未來戰略布局
7.1.7 CCUS未來發展路徑
7.2 吉林油田
7.2.1 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7.2.2 CCUS技術戰略布局
7.2.3 CCUS技術發展模式
7.2.4 CCUS技術發展思路
7.2.5 CCUS技術研發動態
7.2.6 CCUS未來發展目標
7.3 中國石化
7.3.1 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7.3.2 CCUS技術研發進程
7.3.3 CCUS技術發展成果
7.3.4 CCUS技術戰略布局
7.3.5 CCUS項目建設進展
7.3.6 CCUS項目投資動態
7.4 廣匯能源
7.4.1 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7.4.2 CCUS+氫能布局
7.4.3 CCUS具體擬建項目
7.4.4 CCUS項目發展優勢
7.4.5 CCUS項目投資進展
7.4.6 CCUS項目投資影響
第八章 中國CCUS技術發展前景趨勢預測
8.1 中國CCUS技術發展前景分析
8.1.1 CCUS技術發展機遇
8.1.2 未來CCUS技術應用展望
8.1.3 CCUS各環節技術成本評估
8.1.4 我國CCUS技術應用前景展望
8.1.5 碳中和目標下的CCUS減排需求
8.1.6 基于源匯匹配的CCUS減排潛力
8.1.7 我國CCUS市場規模發展預測
8.2 中國CCUS技術及投資發展趨勢分析
8.2.1 CCUS項目投資類型
8.2.2 CCUS項目投資方向
8.2.3 CCUS技術發展路徑
8.2.4 CCUS技術發展趨勢
圖表 CCUS技術及主要類型示意圖
圖表 CCUS技術環節
圖表 CCUS與其他減排技術對比
圖表 CCUS技術流程及分類示意圖
圖表 按不同方法對碳捕集技術進行分類
圖表 按第一種分類方法對不同技術路線進行梳理
圖表 按第一種分類方法對不同技術進行比較
圖表 大部分中國CCUS項目均使用燃燒后或燃燒前捕集技術
圖表 不同類型碳運輸技術比較
圖表 海底管道運輸與船舶運輸經濟性的比較
圖表 根據工程技術手段的不同對碳利用技術進行分類
圖表 根據工程技術手段的不同對碳利用技術進行分類
圖表 不同封存類型的比較
圖表 2019-2021年全球各經濟體二氧化碳排放變動情況
圖表 1965-2055年重點國家碳排放下降斜率
圖表 2021年全球各國能源二氧化碳排放變動情況
圖表 2021年人均碳排放量最少的中國省會城市TOP10
圖表 2021年人均碳排放量最少的中國省會城市TOP10
圖表 碳中和目標被不斷強化
圖表 我國CDM林業碳匯公示項目情況
圖表 2013-2021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企業數量變化
圖表 2013-2021年中國節能服務行業項目投資情況
圖表 2012-2021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節能能力
圖表 2020-2060年新能源裝機測算
圖表 2020-2060年電量供給結構
圖表 2020-2060年裝機容量結構變
圖表 一次能源到終端消費示意圖
圖表 2020-2060年人均耗電統計
圖表 2020-2060年我國電氣化率走勢
圖表 制氫方式和單位成本
圖表 不同行業的碳排放核算組成
圖表 不同行業的碳排減排工藝改進
圖表 江蘇省鋼鐵超低品排放差別化電價加價標準
圖表 《浙江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主要內容
圖表 2019-2021年天津能耗降低要求
圖表 碳中和愿景的排放路徑
圖表 零排放技術路徑
圖表 凈零排放技術路徑
圖表 碳中和愿景的社會路徑
圖表 全球CCUS發展歷程
圖表 2018-2022年國外主要發達經濟體CCUS/CCS相關政策發展情況
圖表 2010-2021年全球商用CCUS設施數量變化情況
圖表 2021年全球CCUS項目主要分布在美國和歐盟
圖表 2021年全球CCUS在不同行業的應用
圖表 1972-2021年全球范圍內處于運行狀態的CCUS設施
圖表 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CCUS地質封存潛力與二氧化碳排放
圖表 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CCUS地質封存潛力與二氧化碳排放量
圖表 IEA可持續發展情景下CCUS
圖表 全球主要機構評估的CCUS貢獻
圖表 2000-2021年CCUS技術專利時間分布
圖表 專利權人CCUS技術專利數量排名前15位情況
圖表 各國家關鍵專利權人CCUS技術專利熱力分布
圖表 德溫特手工代碼共現圖譜
圖表 頻次排名前25位德溫特手工代碼
圖表 高中介中心性節點突顯圖
圖表 節點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德溫特手工代碼
圖表 Burst值排名前30位的德溫特手工代碼的突現情況
圖表 碳捕集技術專利的聚類
圖表 碳利用技術專利的聚類
圖表 碳封存技術專利的聚類
圖表 碳捕集技術的時間線
圖表 碳利用技術的時間線
圖表 2018-2026年45Q稅務抵免政策的二氧化碳補貼價格
圖表 歐洲碳捕獲、利用和存儲技術(CCUS)項目-覽表(一)
圖表 歐洲碳捕獲、利用和存儲技術(CCUS)項目-覽表(二)
圖表 歐洲碳捕獲、利用和存儲技術(CCUS)項目-覽表(三)
圖表 2021-2022年亞洲CCUS網絡的年度工作計劃
圖表 2022-2025年亞洲CCUS網絡中期工作計劃
圖表 CCSA模擬情景下的2035年碳減排量
圖表 各國推出的CCUS相關市場機制
圖表 “十四五”國家出臺的CCUS相關政策
圖表 2019-2022年中國CCUS相關政策
圖表 ISO/TC265已發布的標準
圖表 ISO/TC265正在制定的標準
圖表 CCUS標準體系框架
圖表 我國CCUS碳源基本情況
圖表 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路線圖
圖表 中國CCUS技術類型及發展階段
圖表 我國主要排放源已投運CCUS示范項目的捕集能耗
圖表 我國主要排放源已投運CCUS示范項目凈減排成本
圖表 不同排放源的CO₂避免成本
圖表 中國CCUS項目分布
圖表 我國當前百萬噸級CCUS項目
圖表 我國CCUS示范項目技術環節及細分的捕集源行業分布情況
圖表 全球運行中的商業化項目
圖表 全球運行中的商業化項目(續)
圖表 CCUS商業模式
圖表 國際上典型的CCUS項目融資渠道
圖表 碳利用方式
圖表 2021年各國NDC中CCS的地位
圖表 2021年商業CCS設施按數量和總捕集能力分類
圖表 2010-2021年商業CCS設施計劃(按捕集能力)
圖表 2021年處于開發階段項目增長主要來源
圖表 2020-2021年處于開發階段的CCS設施
圖表 實現1.5度目標排放量軌跡示意圖
圖表 氣候雄心聯盟參與者
圖表 CCS被納入國家長期戰略
圖表 全球各地的CCS網絡
圖表 中國典型CCS項目現狀及其融資模式
圖表 不同CCS技術的特點和成熟度
圖表 中國可實現的CCS系統示意圖
圖表 IEA可持續發展情景
圖表 項目風險影響CCS項目可獲得的貸款額度
圖表 適用于CCS投資的典型項目融資結構
圖表 歐盟與美國針對CCS技術與碳市場銜接的立法比較
圖表 中國CCS技術引入碳市場的法律路徑
圖表 中國CO₂-EOR項目表
圖表 全球水泥行業CCUS主要技術及應用現狀
圖表 海螺水泥CO₂捕集純化主要流程示意圖
圖表 海螺水泥CO₂捕集純化項目
圖表 國內外典型鋼鐵企業CO₂捕集試驗
圖表 日本制鐵CCUS工藝
圖表 海外鋼企CCUS/CCS項目情況
圖表 鋼鐵-化工-氫能一體化網絡集成智能制造
圖表 “煤電+CCUS”產業體系
圖表 政策性金融支持“煤電+CCUS”產業發展的理論機制
圖表 主要制氫技術介紹
圖表 不同制氫技術的成本比較
圖表 2020-2050年中國氫能供給結構變化
圖表 中國石油組織承擔的主要CO₂驅油與埋存科研項目
圖表 中國石化CCUS技術布局
圖表 以CO₂基礎原材料的中間和終端產品
圖表 CO₂轉化利用金字塔模型
圖表 煤電行業CO₂轉化利用路徑評價
圖表 2025-2060年CCUS各環節技術成本
圖表 2025-2060年中國CCUS技術成本
圖表 2025-2060年各行業CCUS二氧化碳減排需求潛力
圖表 2025-2060年中國CCUS減排貢獻需求
圖表 2020年中國火電企業排放和地質封存適宜區域分布
圖表 2020年中國鋼鐵企業排放和地質封存適宜區域分布
圖表 2025-2060年中國CCUS二氧化碳利用與封存潛力
圖表 2025-2050年我國CCUS市場規模預測
圖表 2025-2050年我國CCUS未來發展路徑
二氧化碳(CO₂)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指將CO₂從工業過程、能源利用或大氣中分離出來,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層以實現CO₂永久減排的過程。
根據《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年度報告(2023)》,當前我國規劃和運行CCUS示范項目總數接近百個,涵蓋電力、油氣、化工、水泥、鋼鐵等多個行業。其中超過半數的項目建成投產,具備二氧化碳捕集能力超過400萬噸/年,注入能力超過200萬噸/年。
CCUS是一項流程復雜的技術,具有較長的產業鏈,產業內各行業間的相關性較強,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扶持政策對CCUS的發展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20年7月8日,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見稿)》,CCS被首次納入其中,進一步拓展了項目融資渠道。2021年12月22日,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組織編制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術語》正式發布,該標準是國內首部CCUS領域團體標準,填補了空白。該標準的發布,對CCUS領域的科學研究、生產活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將推動國內CCUS領域名詞使用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同時將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步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要“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重大項目示范”。從長期來看,CCUS對于碳中和是不可或缺的技術,而且發展規模將快速增長?梢灶A見,未來5年開展重大項目示范,將推動CCUS在21世紀30年代初步實現產業化,對于2060年前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CCUS技術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八章。報告首先介紹了CCUS技術的基本含義及分類和碳中和發展情況,然后分析了國內外CCUS技術發展狀況,并對CCS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隨后報告對CCUS技術細分行業應用和重點企業布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最后報告對CCUS技術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做了科學的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生態環境部、發改委、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投產業研究院、中投產業研究院市場調查中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CCUS技術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CCUS技術相關行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